信息公开

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 上海市奉贤区平安学校2022学年课程计划

发布日期:2022-09-01   来源:平安学校   

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

上海市奉贤区平安学校2022学年课程计划

 

一、背景分析

平安学校于2004年由平安中学和平安小学两所学校合并而成。学校坐落于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平安社区内,拥有南北两个校区。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1208名学生,在编教职工99人,平均年龄37.6岁,专任教师96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54人。

(一)政策分析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本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融入奉贤“新成长教育”理念,学校“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服务”办学理念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教育改革,推进课程实施,落实五育并举,努力培育知书达理、勤学乐创”的平安学子,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二)上学年课程计划落实情况

“课程结构”方面:学校前期形成了“五”课程体系,开发了部分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但课程框架不清晰,与学校文化联系不紧密。目前学校正在重塑学校文化,“合文化”课程框架还未梳理清楚,课程结构的逻辑还有待理顺。

“课程实施”方面:学校以单元教学设计为切入口,引导教师从单元中观层面整体研究课程和教学,制定整体教学目标,梳理课程框架和内在联系。也通过落实教学“五环节”、规范研修制度来保障课程的实施。但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实施还缺乏针对性的具体策略,教师的课程执行力还有待提高。

“课程评价”方面:从评价对象来说,主要集中于对师生的评价,缺少对课程的评价;从评价方式来说,还较为单一,过程性评价还不够凸显,各类评价表的设计还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课程保障”方面:对于课程的组织保障和资源保障落实较到位,但部分课程制度还不规范,课程开发团队还不专业,需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和培训。

(三)学校现状分析

学校通过师生问卷与访谈的形式,了解教师、家长和社区对学校发展的期望与看法。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加以汇总整理,开展学校背景的 SWOT 分析。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优势(S)

劣势(W)

1.学校是市花园单位,环境清幽学生学习环境较好

2.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配备较完善

3.师资队伍更新换代,年轻有活力,且多数成长意识强。

4.师生对学校向心力强。

1.学校位于奉贤东部远郊,地理位置偏远。

2.学校分为南北两校区,相距较远,管理成本较高

3.师资队伍结构不平衡,专业不精进。

4.学生学习基础和水平较城区学校相对较弱

机会(O)

SO策略

WO策略

1.临港自贸新片区,经济发展潜力大,给学校发展带来机遇。

2.区域全面实施新成长教育,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学校教育品质提升。

3.学校是强校工程实验校,又入选“城乡携手共进计划”项目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丰富。

4.平安地区为人口导入区,生源多。

1.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合理配置硬件设施,为课程推动提供保障。

2.组建学校课程核心工作小组,以“新成长教育”为引领,制定课程计划,推动课程实施。

3.充分利用“强校”及“城乡携手共进计划”项目资源组建专家指导团队,增强教师课程意识,促进专业成长。

1.抓住地处自贸区优势,积极争取教育经费和资源,改善南北两校区的困局。

2.组建校教师工作坊,发挥骨干辐射作用,以协同学习的系统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课程执行力

3.以问题解决及专业合作为导向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增值性评价。

挑战(T)

ST策略

WT策略

1.“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政策的出台对学校管理和课程实施的要求变高。

2.全区推行教师流动政策而近几年骨干教师流失较严重,现有优秀教师调离意向较高。

3.生源多,但因家庭背景等原因,差异大。不少家庭缺失家庭教育或方法不当

1.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最新的教育政策,把握新时代教育方向,更新教育理念。

2.以“单元教学设计”为抓手,开展项目化校本研修,提升教师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能力,实现减负增效。

3.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建设家长学校课程,更新家长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家长科学育儿。

1.充分利用区域教师流动政策合理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激发教师活力

2.引进优质高校资源,加强教师课程理论基础和课程开发指导。

3.完善课程计划,根据教师特长和学生需求,开发各类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力,提升实践力,增强自信心,实现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办学理念

众教育

紧紧围绕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战略目标,积极践行“新成长教育”理念,“善思敏行,崇德尚能”的校训引领,塑造“合文化”,努力建设“知书达理,勤学乐创”的学风和“博学博爱,乐教善教”的教风,打造学生成才、教师幸福、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育人目标

众教育”办学理念为核心,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针对学生发展实际,以“自主合作”为重点,促使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沟通合作、自主发展,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平安学子。

(三)课程目标

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指引,以办学理念为核心,以育人目标为导向,系统架构课程框架,有效落实国家课程,开发并实施符合校情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课程结构与设置

(一)课程结构

坚持“五育并举”,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构建“合文化”课程,即德、慧、健、艺、创五大类课程。

1.德课程

以道德与法治、班队会课、专题教育课等课程为主要实施阵地,并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品德发展,提升个人修养。与社会、与生活相连结,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德育回归真实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并反思自身的行为,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2.慧课程

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型课程为主要实施阵地,同时开设“绘本阅读”“玩转数学”“英语课本剧”等校本拓展型课程,再加之“学科文化节”等活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让学生在知识中遨游,体验学习的乐趣,营造“知书达理,勤学乐创”的学风。课程追求开放、高效的课堂生态,教师注重单元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学生自主合作,主动学习

3.健课程

以体育、活动等课程为主要实施阵地,同时开设“走进足球世界”校本特色课程和“篮球”“围棋”等拓展课程,结合“体育节”等校本活动,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理解健康的真正内涵,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

4.艺课程

以音乐、美术等基础型课程为主要实施阵地,同时开设“诗配画”“合唱”“一间小画塾”“少儿绘画”“书法”等校本拓展型课程,开展“艺术节”校本节日等活动,整合学校少年宫项目,开设各类艺术社团,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艺术特长,培养兴趣爱好,提高审美品味,陶冶艺术情操,并在艺术的学习活动中学会欣赏并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5.创课程

以劳技、自然、探究、科学等课程为主要实施阵地,同时开设“种子发芽机”“智慧农园实验班”“趣味拼搭”“植物拓染”等课程,将实践创新和劳动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生多元的实践学习经历和方式,通过调查、操作、劳动、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置

1.课时安排表

(小学部)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说明

   

9

9

6

6

6

1.小学低年级、高年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分别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五年级上学期,作为必修内容,利用道德与法治课、专题教育等统筹安排课时,平均每周1课时。

2.一年级第一学期为学习适应

3.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教学

   

3

4

4

5

5

   

2

2

4

5

5

   

2

2

2

2

2

道德与法治

2

2

2

3

3

唱游/音乐

2/

2/

/2

/2

/2

   

2

2

2

1

1

体育与健身

5

5

5

5

5

信息科技

 

 

2

 

 

劳动技术

 

 

 

1

1

周课时数

27

28

29

30

30

体育活动课

2

2

2

1

1

1.各年级安排每周2课时体育活动课,其中四至五年级1节体育活动课安排在课后服务时间,由任课老师根据天气、场地等情况安排

2.一至四年级每五下午安排“快乐星期五”拓展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

3.周二下午安排快乐30分学生拓展活动或作业辅导;

4.五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

5.在一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英语口语拓展。

“快乐星期五”活动

1

1

1

1

 

英语口语

1

 

 

 

 

心理

 

 

 

 

1

专题教育

或班团队活动

1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1-2周

每学年2周

学生必修;时间集中安排或分散安排,包括观看电影、参观访问、社区活动、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等。

探究型课程

1

1

1

1

1

单独设置,学生必修;排进课表。

午会

每天15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35分钟

 

周总课时量

33

33

34

34

34

每课时按35分钟计算

(初中部)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说明

   

5

5

5

5

1.初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安排在八年级上学期,作为必修内容,利用道德与法治课、专题教育统筹安排课时,平均每周1课时。

2.在九年级安排每周2节的社会课程;

2.在六七八年级安排劳技课程;

3.在六年级安排信息科技课程

   

4

4

4

5

   

4

4

4

4

道德与法治

1

1

2

2

   

2

3

 

 

   

 

 

2

2

   

 

 

 

2

生命科学

 

 

2

1

   

2

2

 

 

   

 

3

3

 

   

 

 

 

2

   

1

1

 

 

   

1

1

 

 

   

 

 

2

2

体育与健身

3

3

3

3

劳动技术

2

1

2

 

信息科技

2

 

 

 

周课时数

27

28

29

28

体育活动课

1

1

1

2

1.各年级安排每周2课时体育活动课,其中六至八年级1课时体育活动课安排在课后服务时间,由任课老师根据天气、场地等情况安排

2.在六七年级星期五下午安排1课时拓展供学生自主选择

3.在六-八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写字课;在六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

4.在九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化学实验操作拓展课。

拓展课

1

1

 

 

写字

1

1

1

 

心理

1

 

 

 

化学操作

 

 

 

1

专题教育

或班团队活动

1

1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2周

学生必修;时间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探究型课程

2

2

2

2

单独设置,学生必修;课时可分散使用,也可集中使用。

午会

每天15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周课时总量

34

34

34

34

每课时按40分钟计。

2.一日活动安排(作息表)

南校区

8:20~8:55    第1节

8:55~9:15    广播操/升旗仪式

9:15~9:50    第2节

10:00~10:40  第3节(眼保健操)

10:50~11:25  第4节

12:00~12:30  午休

12:30~12:45  午会(专题教育)

12:55~13:30  第5节

13:40~14:20  第6节(眼保健操)

14:30~15:05  第7节

15:05~15:35  大课间活动

15:35~16:10  课后服务1

16:10~18:00  课后服务2

北校区

8:00~8:40    第1节

8:40~9:00    广播操/升旗仪式

9:00~9:40    第2节

9:50~10:35  第3节(眼保健操)

10:45~11:25  第4节

12:00~12:30  午休

12:30~12:45  午会(专题教育)

12:55~13:35  第5节

13:45~14:30  第6节(眼保健操)

14:40~15:20  第7节

15:20~15:50  大课间活动

15:50~16:30  课后服务1

16:30~18:00  课后服务2

四、课程实施

(一)基于单元教学设计,推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

1.实施单元教学设计

按照“分步实施,逐渐推进”的思路,明确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研制实施的基本流程并按流程逐步开展各项单元设计活动。在研究内容上:组织教师学习《单元教学设计指南》,明确七个模块内容: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单元学情分析、单元目标设计、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评价设计、单元资源设计。各教研组根据各自学科《指南》中的案例设计适合校情的单元教学设计基本框架。将单元备课设计和单元作业设计作为两大重点研究内容。在实施流程和操作方法上:根据“同组酝酿--分工撰写--通力实践--反思讨论--修改完善”五大步骤进行实施,引导教师制定更精准的目标、注重训练思维品质、关注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2.优化单元教学资源

在原课程资源库基础上进行优化,建设两类资源库:一是针对教师的资源库,即单元备课设计的资源库;二是针对学生的资源库,即单元作业设计的资源库。每学期每个备课组的教师完成两个单元的备课设计和作业设计,存放至资源库中共享,并且从内容和质量上不断充实、不断优化、不断完善,教师可以随时查阅、参考和做进一步的研究,焕发课程资源的活力。

3.变革教师教学行为

加大教师个体实施单元教学设计力的实践与研究,根据学校实际与教师实情,推行单元教学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5·20”行动方略。“5·20”具体指五个环节20个操作要点。

1.备课

⑴析

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的作用与地位、重点与难点;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

⑵集

查阅、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素材

⑶谋

思考、设计单元教学过程,谋划教学方法

⑷编

编写教案和学案,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2.授课

⑸导

导入课题,启发、引导学生思维

⑹述

讲解、阐述教学内容

⑺变

顺应学生发展,应变课堂生成问题

⑻结

对某个知识点、一节课或单元教学专题进行点拨、小结和汇总

3.反馈

⑼选

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设计选编跟进的作业和测试题

⑽测

运用各种测评方法观测学生情况,测量学业水平

⑾评

对学生作业、练习和测验卷进行分析和讲评

⑿省

小结和反省课堂教学得失,不断改进

4.辅导

⒀谈

与学生谈心交流,沟通学习情况,了解他们想法

⒁疏

对学生的心理、学习方法和其它困惑进行疏导

⒂拓

对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⒃融

帮助学生整合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5.作业

⒄温

要求学生做作业前先温习或背诵教材中的文章、概念、公式等

⒅纠

订正学生作业错误,做到一次订正、二次批改

⒆习

指导学生做好作业并整理错题集

⒇疑

对学生作业中产生的新问题及时解决,达成知识的联想、迁移和融会贯通

(二)基于学生个性发展,推进校本课程的全面实施

1.校本课程开发

鼓励教师挖掘自身特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知识类、实践类、综合类等多元校本课程类型的开发,尝试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加强校本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努力保障学生达到基础学习水平的同时,提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学习时空。

1)走进足球世界课程。在“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育德”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积极探索学科类体育课、活动类体育课、阳光体育活动等课内外、校内外体育工作一体化的途径和方法,聘请专业的足球教练驻校指导,提高全员参与度,建设学生足球梯队,形成系统化、普及化的特色课程。学校制定足球校本课程方案,组织教师开发“走进足球世界”课程小学段和初中段的学材,在各年级推进实施。学校每年组织足球文化节,开展竞足球、摄足球、绘足球、诵足球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找到体验到合作、交流、成功的快乐。

(2)CDW悦读课程。学校充分挖掘教师的个性特长,构建“CDW悦读”综合性校本课程,丰富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内容,拓宽课程的实践途径。CDW,会(can)、绘(draw)、慧(wisdom)的英语单词缩写。对应课程三大模块:C——会读,D——绘读、W——慧读。明确三大模块不同的学习目标,分别为:会读,即通过指导,掌握朗读的各种技能,愿意读一读、诵一诵,演一演;绘读,即把阅读内容通过设计、绘画、制作等创意的方式展示出来;慧读,即通过阅读,感悟文本魅力,挖掘文本内涵,体现智慧阅读。通过设计多门与阅读有关的拓展型课程,如绘本阅读、课本剧表演、诗配画、BlackCat英语阅读、书法、普乐课堂等。学生从阅读中品味学习的快乐,从阅读中感受生活的情趣。

(3)“智慧农园”综合实践课程。学校基于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和区品牌计划”项目,初步架构“绿色生态”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其中,在小学低年级设计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幸福小毛豆”,初步完成方案设计,根据“我与自己”“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三个维度分为三个模块:“毛豆子成长记”“幸福逗生活”和“豆豆大探秘”。在初中年设计“TI-STEM智慧农园”课程,课程围绕主线“农耕演变史”,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真实的农耕历史风貌,从而以史为镜,从传统中寻找智慧,解决现实中的真实问题,养成创造性思维和实干技能。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体验农业耕种、农产品加工保鲜的过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也将尝试借助TI设备有效解决智能控制温、湿度、空气和光照度的自动化控制,建设完成多种现代化智能农业设施,体会现代科技的力量,从而将智慧农业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心。

(4)专题教育系列课程。学校正积极开展校本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先后编制了《平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安学校法制教育读本》《平安学校文明礼仪读本》等读本,并在各年级题教育中落实这些读本的学习;利用学校周边教育资源,建立民福村红色堡垒等社会实践基地,开发红色堡垒德育课程,赓续红色革命精神;利用“众垦园”蔬菜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创新育人途径

2.教师队伍培训

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要求教师在开发课程时,对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要求、评价方式等进行清晰地设计。

3.课程实施方式

自主拓展课程根据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发布课程菜单,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教学,并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探究型课程由学生根据教师的既定研究方向确定自己的探究主题,采用自主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项目中探究,最终形成诸如探究报告、考察报告、小课题、特色作品等探究成果。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课程本身、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促使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协调发展。

(一)评价原则

全面性原则:坚持“五育并举”,注重教育目标的全面性,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过程性原则: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丰富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将当前状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相联系。

发展性原则:着眼于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激发师生的内生动力,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

(二)评价内容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由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为导向,关注“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等内容的评价,评价结果记入《中小学生成长手册》和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并融入“六雅”少年的评选。

2.教学评价

加强“教学五环节”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完善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抓实教学工作“督”和“查”,通过巡课、推门课、教学常规检查、年级组常态视导等做好检查、反馈、跟踪,做好针对性的整改。加强教学结果的监控,通过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教学工作研讨会等,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估,并研究对策予以实施。编制学生问卷,期末对教师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开展“六雅”教师的评选。

3.课程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由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教导处、政教处、学生等共同参与,通过问卷访谈、随堂听课、成果展示等方式对课程的丰富性、科学性、趣味性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审视课程的实施情况,找出优势,发现不足,不断反思,及时改进,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六、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校长、书记任组长,统筹学校课程管理工作,制定课程计划,负责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明确人员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切实推进学校课程工作的有效落实。

学校课程领导小组

 长:陆叶青

副组长:方五发、汤琳琳

 员:苏琼、王振明、刘伟法、钱琴、苏根弟、谢雨薇、喻欢、刘杰、教研组长。

(二)制度保障

建立学校课程工作执行、考核机制,梳理学校现有课程相关的规章制度,探索学校规范、科学的课程管理模式,以更科学、人性化的制度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课程工作落实到位。

(三)队伍保障

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加强教师相关培训,进行课程理论基础和课程开发指导。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积极开发符合校情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

(四)资金保障

学校安排专项资金,落实课程实施所需的经费。全面考虑教育教学、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硬件维修维护等方面的需要,确保各项课程相关工作协调发展,努力提高资金投入的效益。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管和公开透明,杜绝浪费,确保公开廉洁。

 

 

奉贤区平安学校

2022年9月

分享到: